大家好呀,最近我在家翻到一本“冷门神作”——《两棵花椒树》。
说实话,一开始我是被这个奇怪的书名吸引的。花椒树?还两棵?这是什么乡土文学吗?
结果一看就陷进去了,四个中篇小说,一篇比一篇扎心,写尽现代女性在婚姻、家庭和社会中的困境与挣扎。
今天必须强烈安利给你们!
🔥 这不是小说,这是我们的生活
《两棵花椒树》是作家姚鄂梅的小说集,收录了四篇中篇小说。所有作品都贯穿了女性的视角,描写了现代人婚姻感情生活中的困惑。
书中最让人震撼的是这句话:
“人们在初始的一个热烈拥抱之后,发现之后的日子只是程序化的分别,再也没有了当初的热恋。”
是不是瞬间被戳中?
这本书讲述了各种女性的故事:
- 被误诊癌症却早已做好从容赴死准备的妻子(《两棵花椒树》)
- 隐瞒内退真相返乡却无法被故土接纳的中年女性(《四十八岁告老还乡》)
- 因智力缺陷被亲戚做局沦为生育机器的少女(《围猎现场》)
每一个故事都让人窒息,却又真实得可怕。
💔 把男人放在女性处境上,他就会变成女人
书中唯一一篇男性视角的《必须学会唱歌》,讲述了一个“赘婿”的故事。
男主因为家境贫寒,不得不做上门女婿。入赘后,他失去了经济控制权、自由回家的权利,甚至孩子的冠姓权。
一个没有独立经济地位,完全依附于女方一家的男性,竟然活成了被压迫的“女性”模样。
这不正是许多全职妈妈的处境吗?许多女性嫁人后把自己的一切都托付给了丈夫一家,失去了独立经济来源,也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底气。
波伏娃说过:“女人不是天生的,而是后天成为的。”这句话实际上在强调女性不是一种性别,而是一种处境。
👀 每个女孩都该警惕“静驯”的陷阱
姚鄂梅笔下的女孩有种“愚蠢的天真”,在阅读过程中无数次想冲进书里,朝那些静驯地走进命运深渊的女孩大喊:拒绝他!反击他!逃出去!
但她们几乎是言听计从,心甘情愿地顺应了那些不合理的要求,被男性围猎压榨,在索取中失去财产、尊严、身体……
这或许就是在阅读里感到“恶心”的原因。因为这是几千年沿袭的吃人法则,这张细密的大网在书里,更在书外。
局外人也是网中人,有多少女孩能真的做到保持清醒的认知,拒绝的勇气,反抗的能力?
至少至少,从拒绝做个“乖”女孩开始,不要走进那个名为“静驯”,实为“奴役”的圈套。
🌸 尊重每个中年女性,就是尊重生活本身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在网络上“大妈”成了一个贬义词。
人们对中年女人有很多的刻板印象,比如人老珠黄、斤斤计较、絮絮叨叨、爱占小便宜等等。
但姚鄂梅在书的后记《始于尊重》中写道:
“我不嘲笑跳广场舞的中年妇女,不嘲笑她们的纱巾和旅游照,不嘲笑她们的麻将和穿靴子的小狗…她们每个人都有一部苦难史。我尊重她们每一个,正如尊重博大精深不可捉摸的生活。”
这段话让我泪目了。
现实生活的重锤将女性从眼里含光的青春少女凿成疲惫落俗的模样。可尽管如此,她们也并不是直接向生活举手投降。
在身体的某个角落里,仍然闪着一小簇明亮的火焰——无论是种花、健身、画画,还是跳广场舞、在景区甩起艳丽的纱巾拍照,那都是她们的火焰,是她们历经生命的酸涩后仍然绽放出的笑脸。
✨ 为什么我强烈推荐你读这本书?
-
文笔绝佳:姚鄂梅的文字仿佛受惊的老兽,仓皇地努着奔跑,把人物推动向前,不由分说。每一笔都像命运的湍流,沛然莫之能与。
-
故事性强:四篇小说合集,分别是《必须学会唱歌》《两棵花椒树》《四十八岁告老还乡》《围猎现场》。读完有一种既荒诞又真实的感觉。
-
引发思考:这本书不仅是在讲故事,更是在引导我们思考女性的处境、社会的偏见和生活的本质。
-
治愈效果:虽然故事很扎心,但读完反而有种被治愈的感觉——原来我的困惑和挣扎并不孤单,有人懂我。
📖 阅读小贴士
- 这本书最好在心情平静的时候阅读,因为内容较为沉重
- 可以一次读一篇,给自己消化的时间
- 读完后可以找朋友讨论,分享感受
- 建议做点笔记,很多句子值得反复品味
💬 写在最后
《两棵花椒树》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书,但它是一本值得每个年轻人——尤其是女性——阅读的书。
它会让你看到生活的另一面,那些被忽视的、被压抑的、被误解的女性的真实生活。
“越是尊重,叙述起来就越是小心翼翼,因为铺张的语言会令她们尴尬,强烈的感情会令她们蒙羞。”
感谢姚鄂梅,用最普通的语言,讲述了最普通细节,却为这些普普通通的东西注入了力量。
希望我们都能从中获得一点自己的力量。
公众号:古德猫宁李